【 "玉井"的由來 】
玉井,你以芒果之名認識她。初始記載為「蕃薯寮」,為土著西拉雅族屯居於此所稱。迨荷蘭時期及清朝年間稱大武壟,當時漢人大舉入墾,始有漢族田庄形成。後係曹族四社熟番原住民所居住,以噍吧哖ㄉㄚㄅㄚ ㄋㄧˊ為庄名。至民國九年,日本人佔據臺灣,才以「噍吧哖」的日語近音「玉井」來更改地名。
玉井之名遂沿用至今,其四周山巒疊嶂,蓊鬱綿延為一盆地,狀如母親雙手合掌捧在手中呵護的珍寶;並輔以大埔溪、後堀溪與曾文溪甘泉灌溉,渾然成就清山翠谷之貌。
得天獨厚之勢加上青石灰岩風化而成的沙質壤土,其肥沃土質與日照充足及豐沛雨水,農作物所需的三樣要件,上蒼獨厚全部賜與,涵養了土地,致使含糖量高,造就物產豐饒,舉凡番薯、稻米、甘蔗、芒果等作物,皆為人們所愛戴。
【 自然環境 】
本區位於臺南市東南方,東經120.27度,北緯23.07度,居阿里山脈南段分脈,海拔100公尺,距新營50公里,台南市區36公里,北鄰楠西區、東接南化區,西與大內、山上兩區為鄰,南毗連左鎮區,境內有曾文溪貫穿,會後堀溪後,流入大內區境
【 地方沿革 】
ㄧ、產業
台南市玉井區特殊地理、產業、人文背景薰陶出的文化思想造就了玉井的特色,在國內眾多質性雷同的芒果品種中,玉井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品種-文化檨。在LOGO中綠色的山與下方綠色曲線象徵玉井的特色-山和特殊文化。紅色芒果的輪廓代表熱情的玉井鄉親,黃色的陰影代表好吃的玉井檨。也可以由顏色分出芒果的四種風味-綠色:檨仔青;紅色:蘋果檨;黃色:香蕉檨;藍色:經由機器加工的芒果製品。每年仲冬,土檨仔小黃花凌寒而開,揭開芒果季節的序幕,赤紅的愛文花穗也隨後加入鬥艷,端午節前後是土檨仔的盛產期,愛文、金煌、海頓則在六月前後陸續出場,而胖小弟凱特,則扮演初秋的謝幕角色。 本區位於台南市東南方,屬丘陵山坡,四面環山,中間形成天然盆地,因日照充足,土壤肥沃,又有豐沛的雨水,適宜各種果樹的栽培,品質良好,甜度高。 民國五十年後,由美國引進的西洋品種芒果,在玉井試種成功,由於果農的勤奮經營,精進的技術,遂使品質更為優良,名聲享譽國內外,而有「芒果之鄉」的美譽,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兩千公頃,佔全區耕地面積的二分之一,品種有愛文、海頓、凱特、金煌、玉文六號...等品種。自七十九年起每年舉辦寶島芒果節活動,於八十八年更擴大辦理『台南縣文化節-玉井芒果節』,形成本區特有的產業文化、經濟活動。
二、歷史沿革
玉井在荷蘭時期及清領時期稱大武壟,係曹族四社熟番-噍吧哖社、芒仔芒社、宵里社及今楠西鄉的茄拔社等原住民所居住。後因大目降(今新化)之西拉雅族,在明鄭時期受漢人侵佔,轉而驅逐曹族四社,據有其地。清雍正初年,漢人在此建庄。至民國九年(日本大正九年,西元1920年),日人據台,始以「噍吧哖」Tapani的近似音「玉井」(日語Tamai)來稱呼本鄉,沿用至今,日本據台時,為台南州新化郡玉井庄,置庄長一人,光復後改稱玉井鄉。